時間:2018-06-28 來源:《中國法律年鑒》社(網絡中心)編輯部 責任編輯:att2014
一、關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立法工作和監督工作
2017年,中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共制定法律7件,修改法律32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14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國現行有效的法律共263件。
(一)加強重點領域立法
——制定民法總則。民法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一部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中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范合理、內容協調一致的民法典,是幾代中國人的夙愿。制定民法總則是編纂民法典的第一步。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民法總則。民法總則規定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統領民法典各分編;各分編將在總則的基礎上對各項民事制度作出具體規定。該法的主要內容:一是完善了民事基本原則和法律適用規則。明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確立了平等原則、自愿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基本原則。明確處理民事糾紛,應當依照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可以適用習慣,但是不得違背公序良俗;其他法律對民事關系有特別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二是完善了民事主體制度。分別規定了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三類民事主體,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年齡下限調整為“八周歲”,完善了監護制度;按照法人設立目的和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將法人分為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和特別法人三類;賦予非法人組織民事主體地位。三是突出了對民事權利的保護。明確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自然人享有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權利,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明確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物權、債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對知識產權作了概括性規定;為了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明確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規范了民事權利的行使,并對弱勢群體民事權利的特別保護作出銜接性規定。四是完善了民事法律行為和代理制度,主要是擴充了民事法律行為的內涵,增加了意思表示的規則,完善了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規則。五是完善了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制度。
——制定國家情報法。為加強和保障國家情報工作,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家情報法。該法適應情報工作新形勢新要求,突出國家情報工作特點,明確了國家情報工作的任務和體制機制、國家情報工作機構的職權、國家情報工作保障,以及對國家情報工作的規范和監督,強調情報工作應當依法進行,尊重和保障人權,為加強國家情報工作和情報能力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制定核安全法。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事業發展的生命線。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核安全法。該法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從高從嚴建立核安全標準體系,對核設施選址、設計、建造、運行、退役以及核材料和相關放射性廢物實施全過程、全鏈條監管和風險防控,明確核安全信息公開責任與核損害賠償責任,完善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與國際合作機制,為實現核能的持久安全和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制保障。
——制定國歌法。國歌是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重要象征和標志。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國歌法。該法的主要內容:一是明確國歌的地位,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國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象征和標志。二是明確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的開幕、閉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會議和地方各級委員會會議的開幕、閉幕;各政黨、各人民團體的各級代表大會等;憲法宣誓儀式;升國旗儀式;各級機關舉行或者組織的重大慶典、表彰、紀念儀式等;國家公祭儀式;重大外交活動;重大體育賽事;其他應當奏唱國歌的場合。三是明確國歌奏唱的禮儀和規范、不得奏唱和播放國歌的場合。四是明確國歌標準曲譜的審定、發布和使用。五是明確加強國歌宣傳教育,規定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新聞媒體要積極開展對國歌的宣傳,普及國歌奏唱禮儀知識。此外,還規定了對國歌奏唱、播放和使用的監督管理以及違反國歌法的法律責任。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刑法修正案(十),明確侮辱國歌行為的刑事責任;作出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將國歌法列入兩個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實施。
——修改紅十字會法。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紅十字會法修訂草案。這次修改,進一步完善了紅十字會的職責,完善了對紅十字會的監督機制和內部治理結構,還增設了法律責任專章,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同時注重體現國際性,與國際紅十字運動接軌,為保障紅十字會依法履職、提升紅十字會公信力、推動紅十字事業繼續健康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環境。
——修改水污染防治法。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水污染防治法作出修改。這次修改,強化了地方政府責任,明確了河長制,加強流域水污染聯合防治和生態保護;健全了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措施,嚴格保障飲用水安全,加強了對農村生活污水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進一步明確了污染者的責任,加大違法懲處力度,對于防治水污染、保護水資源、保障水生態安全,將發揮積極有力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
——修改中小企業促進法。中小企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小企業促進法修訂草案。這次修改,從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扶持、市場開拓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規范行政許可事項、減輕企業負擔、簡化稅收征管程序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強化對中小企業及其出資人財產權和其他合法權益的保護,著力為中小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修改反不正當競爭法。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草案。這次修改,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業態、新模式,進一步界定不正當競爭行為,健全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制規則,完善民事賠償責任優先、與行政處罰并行的法律責任體系,增加對違法行為人的信用懲戒,同時與反壟斷法、招標投標法、商標法等法律規定銜接一致,從法律制度上推動建立更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修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修訂草案。這次修改,明確保障農民專業合作社享有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豐富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服務類型,明確了成員可以用土地經營權等財產作價出資,進一步強化了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及其成員的權益保護措施,增加了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用電、用地的扶持措施,確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法人地位等,有利于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和行為,有利于使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重要載體。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制定了公共圖書館法、煙葉稅法、船舶噸稅法,修改了企業所得稅法、測繪法、標準化法,審議了證券法、人民法院組織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法官法、檢察官法修訂草案和電子商務法、土壤污染防治法、英雄烈士保護法、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國際刑事司法協助法、人民陪審員法、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等。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審議了國家監察法草案,并決定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
(二)為相關領域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依法作出改革決定和授權決定,確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關于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的決定,關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改革期間暫時調整適用相關法律規定,關于延長人民陪審員制度改革試點期限的決定,關于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三十三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關于延長授權國務院在北京市大興區等二百三十二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州區等五十九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分別暫時調整實施有關法律規定期限的決定,為改革試點工作提供依據,保證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相關領域改革。
——統籌修改法律,持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通過關于修改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決定,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健全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制度,推進法治工作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通過關于修改會計法等十一部法律的決定,關于修改招標投標法、計量法的決定,取消相關行政審批和職業資格認定事項,完善審批程序,進一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通過關于修改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決定,及時總結改革試點經驗,正式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還作出決定,批準《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關于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設立口岸實施“一地兩檢”的合作安排》,確認合作安排符合“一國兩制”方針,符合憲法和香港基本法,為推動香港與全國高鐵網絡實現互聯互通,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法律保障。
(三)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全國人大常委會注重進一步完善立法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加強立法工作組織協調,不斷提高立法質量。一是加強人大對立法工作的組織協調,充分發揮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二是健全法律草案征求代表意見制度,邀請代表參與立法調研、論證、審議、評估等工作,認真聽取和采納代表的意見建議,更好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三是出臺《關于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的工作規范》和《關于爭議較大的重要立法事項引入第三方評估的工作規范》,推進立法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四是成立立法專家委員會,發揮立法專家顧問作用。五是積極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先后就16部法律草案和2017年立法工作計劃稿征求4個聯系點意見,使立法工作更加接地氣、察民情。六是召開第二十三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加強對地方立法工作的指導和推動,進一步落實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工作。
(四)關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工作
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真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監督權,把實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作為開展監督工作的基本遵循,堅持問題導向,加大監督力度,創新監督方式,增強監督實效,促進“一府兩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形成加強和改進工作的合力,確保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推動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有效解決。
——對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全國人大常委會把保證法律嚴格實施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抓手,按照包括選題、組織、報告、審議、整改、反饋6個環節的“全鏈條”工作流程,繼續加強和改進執法檢查工作。全年共檢查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藥品管理法、產品質量法、著作權法、網絡安全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種子法等6部法律的實施情況。6月和10月的常委會會議分別結合審議產品質量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開展專題詢問。
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重點檢查了城鄉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防治,危險廢物監管,進口固體廢物管理,固體廢物處理和資源化等情況。“固廢法”執法檢查是2017年監督工作的重點,也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環境保護領域監督工作的持續發力。對藥品管理法,重點檢查了藥品管理工作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新藥研發和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進展,臨床常用藥、急用藥和罕見疾病用藥的供應保障,藥品監管體系建設,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主體責任落實,藥品違法案件查處等情況。對產品質量法,重點檢查了產品質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產品質量制度體系建設,監督抽查、風險監測、損害賠償、缺陷產品召回等制度的實施,產品質量部門監督管理及協調配合,產品質量責任社會共治等情況。對著作權法,重點檢查了促進著作權創造和利用、推動文藝創作和文化產業發展,打擊侵權盜版、加強著作權保護和管理,網絡環境下著作權保護、著作權集體管理等情況。對網絡安全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的決定,重點檢查了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及落實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治理網絡違法違規信息,維護網絡空間良好生態,落實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制度,查處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等情況。這次檢查注重發揮專業機構和專業人員的作用,聘請21名網絡安全專家參加,委托第三方機構對120個重要信息系統進行漏洞掃描和模擬攻擊,出具專業檢測報告,提高了執法檢查的專業性和實效性,為豐富、完善、創新執法檢查工作積累了新經驗。對種子法,重點檢查了種質資源庫、保護區、保護地建設,植物新品種權保護,育種成果轉讓和權益分配,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分級審批,種子質量管理和種業安全審查,強制性品種退出制度和監管等情況。
在檢查上述6部法律實施情況的過程中,常委會組成人員分別就修改法律制度及改進相關工作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和國務院有關部門高度重視這些意見和建議,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改進和落實的工作措施。
——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17個工作報告,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環境等多個方面。
加強對經濟工作的監督。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2017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加強對經濟運行總體情況監督,推動全年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實現,保障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加快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努力建設制造強國,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推動解決反映強烈的短板問題。聽取審議國務院關于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與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落實最嚴格的環境保護法律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聽取審議脫貧攻堅工作情況的報告并開展專題詢問,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支持打好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聽取審議文化遺產工作情況的報告,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傳承發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保證改革依法有序推進。密切關注相關改革工作進展,聽取審議關于股票發行制度改革、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知識產權法院等改革試點工作情況的報告,保障改革在法治軌道上積極穩妥地有序推進。分別聽取審議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情況的報告,充分肯定司法改革取得的重大階段性成效,推動法院、檢察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最新部署要求,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著力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和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
——增強財政預算審查監督實效。聽取和審議國務院關于2017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2016年中央決算的報告,審查批準2016年中央決算,推動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加強預算管理。聽取和審議2016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報告,強化監督問效,督促有關方面落實整改任務,明確整改責任,加大整改力度,增強整改透明度。聽取和審議國家財政教育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持續加強對重點領域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督。
除聽取和審議專項報告、審查批準決算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還積極探索改進預算審查監督方式,建立健全預算審查監督制度。制定《關于建立國務院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的意見》,明確規定國務院每年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對報告框架、報告重點、審議程序、審議重點、組織保障等提出具體要求。制定《關于推進地方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預算聯網監督工作,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橫向聯通、縱向貫通的預算聯網監督網絡,逐步實現對預算執行全過程監督。
——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將開展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作為履行憲法、法律監督職責的重要工作,按照“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究”的要求,認真抓好做實,首次聽取審議關于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保證憲法、法律實施,維護國家法制統一。
一是主動審查行政法規、司法解釋。201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對國務院報送備案的14件行政法規、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報送備案的17件司法解釋逐件進行主動審查,提出明確審查意見。
二是有重點地專項審查地方性法規。2017年,主動審查150余件地方性法規。對所有新增的地方性法規逐件開展主動審查,著重了解新賦予地方立法權的設區的市立法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為設區的市更好地開展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提供指引。針對甘肅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深刻教訓,對專門規定自然保護區的49件地方性法規集中進行專項審查研究,推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常委會對涉及自然保護區、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全面自查和清理,修改、廢止相關地方性法規35件,擬修改、廢止600多件。
三是認真研究處理公民、組織提出的審查建議。2017年,收到并研究處理公民、組織提出的屬于全國人大常委會審查范圍的審查建議939件。進一步加大反饋力度,對提出審查建議的66位公民、組織進行書面反饋,對4位公民和1個組織進行當面反饋。2017年,首次對有關地方性法規在法律規定之外增設“扣留非機動車并托運回原籍”的行政強制的問題、有關司法解釋規定“附條件逮捕”制度的問題、地方性法規中關于政府投資和以政府投資為主的建設項目以審計結果作為工程竣工結算依據的規定、涉及人口與計劃生育的地方性法規中關于“超生即辭退”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第24條關于夫妻共同債務承擔的規定等多起備案審查典型案例的審查和糾正情況,依法向社會公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四是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運用全國人大法規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實現對行政法規、司法解釋、地方性法規的電子備案全覆蓋。積極推動地方建立健全省級備案審查信息平臺,加快建立全國統一的備案審查信息化平臺。健全備案審查銜接聯動機制,向有關機關轉送規范性文件審查建議37件。